跳到主要内容

002 中阿含經 第一誦

二、 中阿含經

此經六十卷,五十六萬餘字。大藏第一册(四二一),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三、三十四册)。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僧伽提婆,此云衆天。罽賓國人。苻秦建元中,來入長安,譯經二部。後以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三九一)遊化江左,慧遠大師延入廬山,譯阿毘曇心及三法度等論。至安帝隆安元年(三九七),遊建康,瑯琊王珣,請譯中、增二阿含,罽賓沙門僧伽羅叉執梵本,提婆翻爲華言,豫州沙門道慈筆受。至次年夏譯成。提婆所譯經論,共五部,一百一十八卷,現存大藏。(開元録卷三)

此經分爲五誦: 第一誦。有五品半,六十四經;第二誦,有四品半,五十二經;第三誦,有二品,三十五經;第四誦,有三品半,三十五經;第五誦,有三品半,三十六經。

第一誦,有五品半,六十四經,如表:

品 目卷 次經 名别 譯
七法品第一1善法經第一佛説七知經
晝度樹經第二佛説園生樹經
城喻經第三
水喻經第四佛説鹹水喻經
木積喻經第五
2善人往經第六
世間福經第七
七日經第八佛説薩鉢多酥哩喻捺耶經
七車經第九
漏盡經第十佛説一切流攝守因經
业相应品第二3鹽喻經第一
惒破經第二
度經第三
羅云經第四
思經第五
伽藍經第六
伽彌尼經第七
4師子經第八
尼犍經第九
波羅牢經第十
舍梨子相應品第三5等心經第一
成就戒經第二
智經第三
師子吼經第四
水喻經第五
6瞿尼師經第六
梵志陀然經第七
教化病經第八
7大拘絺羅經第九
象跡喻經第十
分别聖諦經第十一佛説四諦經
未曾有法品第四8未曾有法經第一
侍者經第二
薄拘羅經第三
阿修羅經第四
9地動經第五
瞻波經第六佛説恒水經、法海經、佛説八德經
郁伽長者經第七
郁伽長者經第八
手長者經第九
手長者經第十
10何義經第一
不思經第二
念經第三
慚愧經第四
慚愧經第五
戒經第六
戒經第七
恭敬經第八
恭敬經第九
本際經第十本相猗致經 緣本致經
食經第十一
食經第十二
盡智經第十三
涅槃經第十四
彌醯經第十五
即爲比丘説經第十六
王相應品第六11七寶經第一佛説輪王七寶經
三十二相經第二
四洲經第三頂生王故事經 文陀竭王經
牛糞喻經第四
頻鞞沙羅王迎佛經第五佛説頻婆娑羅王經
12鞞婆陵耆經第六
天使經第七佛説鐵城泥犂經 佛説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七法品第一

(有十經,共一萬六千多字。)

善法經第一

(一千四百餘字)

謂知法、知義、知時、知節、知己、知衆、知人勝如。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七知經〕 

一卷,八百餘字。吴·支謙譯。七知,即知法、知義等。大藏第一册(八一○),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晝度樹經第二

(七百餘字)

以天樹從葉萎至華敷,喻比丘從捨家至證四果。

别譯一種

⑴ 〔佛説園生樹經〕 

一卷,七百餘字。宋·施護譯。大藏第一册(八一○),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八册)。

城喻經第三

(一千九百多字)

以王城七事具足,四食豐饒,喻比丘七財信、慚、愧、進、聞、念、慧具足。四禪成就。

水喻經第四

(一千三百餘字)

以常卧水中乃至住岸等七人,喻常作惡乃至成四果者。

别譯一種

⑴ 〔佛説鹹水喻經〕

一卷,六百餘字。失譯人名。大藏第一册(八一一),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木積喻經第五

(二千六百餘字)

佛見火燒木積,因説此法: 寧抱火木,不抱女人;寧斷骨髓,不以破戒身受按摩;寧截髀,不以破戒身受禮敬;寧鍱鉻身,不以破戒身受衣服;寧吞鐵丸,不以破戒食人信施;寧卧鐵牀,不以破戒身受卧具;寧倒入釜中,不以破戒受温室。説此法時,六十比丘漏盡意解;六十比丘捨戒還家。

善人往來經第六

(一千一百多字)

説七種那含喻。

世間福經第七

(九百餘字)

施房牀座衣等,爲世間七種福。聞佛名及弟子、極喜、乃至受戒,爲出世七種福。

七日經第八

(一千七百多字)

以劫盡時七日並出,而觀無常。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薩鉢多酥哩喻捺耶經〕 

一卷,一千四百餘字。宋·法賢譯。大藏第一册(八一一),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

説劫盡時七日出現相狀,警人精進,早求解脱。

七車經第九

(二千五百多字)

滿慈子爲舍梨子説波斯匿王七車速行之喻,喻戒浄、心浄、見浄、疑蓋浄、道非道知見浄、道迹知見浄、道迹斷智浄,展轉施設無餘涅槃。

漏盡經第十

(一千六百餘字)

謂有漏或從見斷,或從護斷,或從離斷,或從用斷,或從忍斷,或從除斷,或從思惟斷。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一切流攝守因經〕 

一卷,九百餘字。後漢·安世高譯。大藏第一册(八一三),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説智者、見者得流盡;不智者、不見者流不盡。及説七種斷流。與漏盡經同。

業相應品第二

(有十經,共二萬一千多字)。

鹽喻經第一

(一千三百餘字)

不修身戒心智者,作不善業,必招地獄之報。能修身戒心智者,設有不善業,受現輕報。如一兩鹽,投少水中,則不可飲;投恒水中,則不覺鹽。又作奪羊、負債二喻。

惒破經第二

(一千五百多字)

佛爲惒破外道説: 無明盡者,不受後有。及説六善處,謂眼見色不喜不憂等。

度經第三

(一千一百餘字)

破外道宿命、尊祐、無因緣,三種論。顯正教六處法(六根)、六界法(六大)。

羅云經第四

(一千八百餘字)

佛傾水覆器,誡羅云莫妄語。又説象護鼻喻,人照鏡喻。

思經第五

(一千一百餘字)

説故作十惡,必受惡報;若不故作,則不定受。乃勸修四無量心。

伽藍經第六

(一千九百餘字)

爲伽藍園人説戒十惡,修慈悲喜捨,得四安隱住處(生天、譽、無苦、慈)。

伽彌尼經第七

(一千二百餘字)

爲伽彌尼天子説黑白果報,如石、如油,一沈、一浮。

師子經第八

(二千四百餘字)

爲師子大臣説宗本不可作、可作等義。

尼犍經第九

(三千六百字)

爲比丘説破尼犍義,説尼犍五可憎惡,如來得五稱譽。

波羅牢經第十

(四千八百字)

爲波羅牢説知幻非即幻,及説現法不定受報。並示四無量心遠離法,定能斷疑惑。

舍梨子相應品第三

(有十一經,共二萬七千餘字。)

等心經第一

(一千一百餘字)

舍梨子爲諸比丘分别内結人外結人,等心天以此白佛,佛於衆中讚之。

成就戒經第二

(一千七百餘字)

舍梨子説: 成就戒定慧者,現法證滅定。設不究竟,生意生天中,必知滅定。烏陀夷非之,如是至三。次於佛前亦三説三非,佛乃訶烏陀夷,並訶阿難。次因白浄尊者説五法可愛敬尊重,勅諸比丘尊重舍梨子。(五法: 持戒、多聞、增心、修慧、漏盡。)

智經第三

(一千一百餘字)

舍梨子答黑齒比丘之問,黑齒白佛,佛設種種問,舍梨子一一善答,佛讚許之。

師子吼經第四

(一千九百餘字)

有一梵行者,於佛前誣舍梨子輕慢之,佛召舍梨子,故問虚實,舍梨子説截角牛、截手旃陀羅、地、水、火、風、掃箒、晡旃尼(抹布)、破膏瓶、死屍繫等喻,明無此事。彼比丘乃求悔過,佛勅舍梨子受之。

水喻經第五

(一千一百多字)

舍梨子説五除惱法,謂於身口意浄不浄等,皆莫生惱。四喻如水,一喻曠野病人。

瞿尼師經第六

(一千七百餘字)

瞿尼師比丘,在無事室,調笑憍擾,舍梨子乃於衆中説: 無事比丘,當學敬重,不調笑,不畜生論,不憍傲,護根,食知止足,精進,正念智,知時,知善坐,論律阿毘曇,論息解脱,論漏盡智通。人間比丘亦爾。

梵志陀然經第七

(三千三百餘字)

舍梨子爲知友陀然説法,令信佛。次又爲其病時説四無量心。

教化病經第八

(三千八百餘字)

舍梨子爲給孤長者説法,令病得愈。長者自説造園因緣。

大拘絺羅經第九

(七千餘字)

舍梨子問比丘成就見得正見,入正法事,於拘絺羅;拘絺羅答之: 知不善、不善根,知善、善根,知食、集、滅、道,知漏、集、滅、道,知苦、集、滅、道,乃至從老死一一説至無明。若無明已盡,明已生,無所復作。

象迹喻經第十

(三千八百餘字)

舍梨子爲諸比丘説: 一切善法,皆四聖諦所攝。如諸迹中,象迹第一。因廣説内外四大觀(内身,外界,四大)。

分别聖諦經第十一

(三千四百餘字)

佛讚舍梨子善説法已,入於静室,舍梨子即爲大衆廣釋四諦義。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四諦經〕 

一卷,三千六百餘字。後漢·安世高譯。大藏第一册(八一四),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未曾有法品第四

(有十經,共一萬零九百餘字。)

未曾有法經第一

(二千九百餘字)

阿難述佛種種未曾有事,佛教令更受持如來知生住滅智。

侍者經第二

(四千三百餘字)

目連勸阿難侍佛,阿難乞三願: 一、 願不著佛新故衣,二、 願不食别請佛食,三、 願不非時見佛。佛讚阿難種種未曾有法。

薄拘羅經第三

(九百餘字)

因一異學問薄拘羅: 八十年來行欲事否?薄拘羅爲説種種未曾有知足之行。

阿修羅經第四

(二千三百餘字)

阿修羅説大海八未曾有法: 一、 周廻漸廣,海水常滿;二、 潮不失時;三、 深廣無底;四、 同一鹹味;五、 多諸珍寶;六、 大身所居;七、 不受死屍;八、 五河入海,皆捨本名。佛因爲説佛法中八未曾有法。(此經大同增一阿含八難品第二段海八奇特,見增含卷三十六。)

地動經第五

(一千二百餘字)

説三因緣地動(風,神足,佛滅前),及説如來於天人中説法不可思議。

瞻波經第六

(一千八百餘字)

月十五日説戒時,座中有犯戒比丘,佛不説戒,目連牽犯戒比丘出,佛爲目連説八種海喻(同前經)。

别譯三種

⑴ 〔 佛説恒水經〕 

一卷,一千四百餘字。西晉釋法炬譯。大藏第一册(八一七),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⑵ 〔 法海經〕 

一卷,一千二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一八),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西晉法炬譯。

⑶ 〔 佛説海八德經〕 

一卷,一千多字。大藏第一册(八一九),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此經末注云: 按此經文,決非羅什所譯。似是後漢之經。疑此是彼竺法蘭爲失本者,藏中錯爲羅什譯耳。)

郁伽長者經第七

(二千三百餘字)

郁伽長者飲酒大醉,見佛得醒,聞法證果,以妻施人。佛讚其八未曾有法。

郁伽長者經第八

(一千七百餘字)

長者恒設大施,海中没失大船,衆比丘令阿難辭其施會,郁伽但願如轉輪王,希求出家。

手長者經第九

(二千六百餘字)

長者以四攝攝衆,修四無量心,天讚之而不喜,佛歎其七未曾有法。

手長者經第十

(四百餘字)

佛又讚其八未曾有法,謂少欲、信、慚、愧、進、念、定、慧。

習相應品第五

(有十六經,九千七百餘字)

何義經第一

(五百餘字)

阿難問佛: 持戒爲何義?佛言: 令不悔義。如是展轉問不悔、歡悦、得喜、得止、得樂、得定、見知如實、得厭、無欲,即得解脱婬怒痴。

不思經第二

(四百餘字)

明持戒便得不悔,不須思量等。謂持戒者,不應思令我不悔;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乃至解脱。

念經第三

(一百餘字)

謂多忘、無正智,便害正念正智,害護諸根、護戒,乃至害涅槃。

慚愧經第四

(二百餘字)

有慚愧,便習愛恭敬;便有信,有正思惟,正念,正智,護根,護戒,乃至涅槃。

慚愧經第五

(四百餘字)

舍梨子復説壞樹皮喻。

戒經第六

(一百餘字)

明犯戒便害不悔等。

戒經第七

(三百餘字)

舍梨子復説害樹根喻。

恭敬經第八

(三百字)

明恭敬能具威儀,具學法,具戒身,定慧等,乃至涅槃。

恭敬經第九

(二百餘字)

明恭敬能展轉護根,乃至無欲涅槃。

本際經第十

(七百餘字)

謂無明爲愛習,五蓋爲無明習,三惡行爲五蓋習,不護根爲惡行習,不正念智爲不護根習,不正思惟爲不正念智習,不信爲不正思惟習,聞惡法爲不信習,近惡知識爲聞惡法習,惡人爲近惡知識習。七覺爲明脱習,四念處爲七覺習,三妙行爲念處習,護根爲妙行習,乃至正念智、正思惟、正信、聞法、近善知識、善人,展轉爲習。

别譯二種

⑴ 〔 佛説本相猗致經〕 

一卷,七百餘字。大藏第一册(八一九),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後漢·安世高譯。

⑵ 〔 佛説緣本致經〕 

一卷,六百餘字。失譯人名,附東晉録。大藏第一册(八二○),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右二經與本際經同。

食經第十一

(一千八百餘字)

食與習同。而説大海以大河爲食,乃至雨爲食喻。

食經第十二

(九百餘字)

法同上經,而喻稍略。

盡智經第十三

(八百餘字)

謂盡智以解脱爲習,乃至不悔以護戒爲習,護戒又以護根爲習;如是正念智、正思惟、正信、觀法忍、玩誦法、受持法、觀法義、耳界聞善法、往詣奉事善知識,展轉爲習。

涅槃經第十四

(六百餘字)

明涅槃以解脱爲習,乃至正信以苦爲習,苦以無明爲習;徧觀十二因緣而得涅槃。

彌醯經第十五

(一千三百餘字)

彌醯侍佛,辭佛往静處學斷,反起欲、恚、害、三惡念,乃歸佛所,佛爲説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有五習法:一、 與善知識俱,二、 護戒威儀,三、 説聖法,四、 精進斷惡修善,五、 觀興衰法。又修四法: 惡露斷欲,慈斷恚,出入息斷亂,無常斷慢;而皆與善知識俱,乃得成後四事及四法。

即爲比丘説經第十六

(六百餘字)

重説上義也。

王相應品第六

(有七經。此品原有十四經,分後七經爲第二誦。一萬七千餘字)

七寶經第一

(一百餘字)

佛法有七覺,如輪王七寶(輪、象、馬、珠、女、居士、主兵臣)。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輪王七寶經〕 

一卷,一千六百餘字。宋·施護譯。大藏第一册(八二一),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八册)。與七寶經同。

三十二相經第二

(一千六百餘字)

説三十二相。

四洲經第三

(二千三百餘字)

説頂生王不知足而致死事。

别譯二種

⑴ 〔 佛説頂生王故事經〕 

一卷,二千四百餘字。西晉·釋法炬譯。大藏第一册(八二二),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⑵ 〔 佛説文陀竭王經〕 

一卷,一千二百餘字。北涼曇無讖譯。大藏第一册(八二四),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右二經與四洲經同。

牛糞喻經第四

(一千六百餘字)

佛以手抄少牛糞而告比丘: 不見有少色常住不變而一向樂也。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頻鞞沙羅王迎佛經第五

(二千二百餘字)

佛爲頻鞞沙羅王説無常等法,令證果。

别譯一種

⑴ 〔 佛説頻婆娑羅王經〕 

一卷,二千二百餘字。宋·法賢譯。大藏第一册(八二五),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

王來見佛,佛令優樓頻螺迦葉釋衆疑。與上經同。

鞞婆陵耆經第六

(五千七百餘字)

説迦葉佛時,難提波羅陶師勸優多羅童子見佛出家事。

天使經第七

(四千二百多字)

閻羅王以生、老、病、死、治罪,五種事詰責罪人,名爲五天使者。及説地獄衆苦。(大同增一阿含卷二十四善聚品之第三段。)

别譯二種

⑴ 〔 佛説鐵城泥梨經〕 

一卷,二千多字。東晉·竺曇無蘭譯。大藏第一册(八二六),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説五使,並地獄苦狀。

⑵ 〔 佛説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一卷,一千一百餘字。劉宋·釋慧簡譯。大藏第一册(八二八),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

右二經與天使經同。